2023/10/18

張英哲的作品目錄/Blog Ingtek Archiv (2023-10)

本網頁的全部圖畫、照片、文字與資訊 歡迎自由轉貼、轉傳或引述,不需徵得我們的同意,只需註明出處,
也謹請註明出處。
 
醫學、哲學、革命學;醫師、哲學家、革命者 (3.Aufl.)(http://medphilosoph.blogspot.tw/2012_06_01_archive.html)
 
張英哲的作品目錄 (點閱文章請到左欄Blog Archiv  
點選綠色年月綠色文章標題)
 
(2023)    
    2023-11     
      公民投票、反兼併、建立台灣國、致力和
    2023-10
 張英哲: 
  卡爾馬克思的商品概念的形成 
    Zur Herausbildung des Begriffs der Ware bei Karl Marx
 
目錄
前言 
 
 1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 (1857-1858年草稿)》手稿裡的商品分析與資本主義
    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起點範疇 (Ausgangskategorie)
 2. 1859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冊》一書裡的商品概念的第一次闡釋
 3. 商品做為資本的產物
 4. 在《資本論》第一卷裡關於商品概念的闡釋
 5. 商品概念的研究與闡釋的幾個方法學的問題
 
原著作與參考文獻目錄 (Quellen- und Literaturverzeichnis)
 
(2023)
    2023-3
     從考古學、歷史文件、社會發展、以及分子人類學(基因與遺傳學)的研究成果探索   Holo 語和客語為母語的漢姓台灣人」的祖先來源 與 台灣民族獨立建國運動
 
(2019)
    2019-5
     貴族的霸氣
(2018)
    2018-1
     為《鄭自才刺蔣回憶錄》的出版而寫
(2016)
    2016-2
     民族的苦難與偉大的民族
(2015)
    2015-12
     國民黨政權的罪行與民主台灣的抉擇
    2015-11
     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代嘉義朴子的左派青年(1) (2) (3)
    
    2015-8
     關於「日據」和「日治」的爭議

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台灣與人類的文明

當今台灣人民的哲學實踐從意大利哲學家葛蘭西(A. Gramsci, 1891-1937)的實踐哲學談起  
 
   2015-04
男子漢 革命者 張璧坤
 
   2015-03
張碧江: 蔡德本的著作「蕃薯仔哀歌」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本書?
 
(2014)
    2014-11 
     「自許為民主的人士應如何看待孫立人將軍」一文寫作的背景和目的
      
    2014-07
      15 後語 謹以這篇文章獻給
     
    2014-04
      漢姓台灣人的祖先來源與台灣民族獨立運動
      
      歐洲台灣人的社會政治運動
      
      自許為民主的人士應如何看待孫立人將軍
 
 (2013)
     2013-08
  洪仲丘告別安魂曲 
     2013-04
  陳昭姿:關心陳總統 醫界法界聚會
     2013-03
  關於「切割派」言論的幾個問題
     2013-02
  國共聯手藉迫害陳水扁、企圖消滅台灣的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
 (2012)
     2012-11 
     「台灣主權的論述與辯正」一書「自序」
      
      第一篇: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第二篇:再論台灣的主權
      
      困境當前,出路何在?
 
    2012-08
      陳水扁無罪無罪釋放!
 
      台灣中國,兩個國家、兩個民族 
 
      人的社會實踐的合一目的
 
   2012-07
     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者
      
     自然界、人類與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附簡史表) (2.Aufl.)
    
   2012-06
     醫學、哲學、革命學;醫師、哲學家、革命者(3.Aufl.)
 

 ※

卡爾‧馬克思的商品概念的形成 目錄

張英哲

卡爾‧馬克思的商品概念的形成

Zur Herausbildung des Begriffs der Ware bei Karl Marx
 
 
目錄
 
前言
 

1.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857-1858年草稿)》裡的商品分析與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起點範疇(Ausgangskategorie)

1.1. 一般的抽象規定

1.2. 批判貨幣理論做為商品分析的入門

1.3. 商品分析的開始

1.4. 價值做為起點範疇

1.5. 商品做為第一範疇

2. 1859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冊》一書裡的商品概念的第一次闡釋
 
3. 商品做為資本的產物

4. 在《資本論》第一卷裡關於商品概念的闡釋

4.1. 商品的兩個因素(元素):使用價值和價值

4.2. 體現在商品裡的勞動的二重性

4.3. 價值形式的分析

4.3.1. 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Einfache, einzelne oder zufällige Wertform)

4.3.2. 全面的或擴展的價值形式 (Totale oder entfaltete Wertform)

4.3.3. 一般的價值形式 (Allgemeine Wertform)

4.3.4. 貨幣形式 (Geldform)

5. 商品概念的研究與闡釋的幾個方法學的問題

: 馬克思: 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 導言 張英哲新譯

5.1. 「抽象(Das Abstrakte)」與「具體(Das Konkrete)」兩者之間的關係
 
5.2. 「邏輯的」與「歷史的」(Das Logische und Das Historische)
 
原著作與參考文獻目錄(Quellen- und Literaturverzeichnis)
 
=====================

馬克思的商品概念的形成 前言

張英哲

卡爾馬克思的商品概念的形成

 
前言

「商品/Die Ware」構成馬克思的畢生鉅大著作《資本/Das Kapital」的第一卷的第一章。這第一章以列的句子做開頭:「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為這種財富的基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1]

《資本》一共包括三大卷,第一卷的第一版的出版年代是1867年。《資本》不是一部敘述資本主義的歷史的著作,而是一部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深刻分析與批判的著作。撰寫這一部著作的目的,用馬克思自己的話說就是:『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2] 值得在此一開始、並且值得一再重複強調的是: 探索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如果說,到了《資本》的第一卷的第一版的出版年代1867年,在人類科學的歷史上,探索規律與不規律對研究自然科學以及它們的應用科學而言已經是不言自明、無可爭辯的要求,那麼,在人文、歷史與社會科學的領域,探索規律卻還處在有如中世紀、甚或蒙昧時期,因為它們在揭示規律的同時,也揭露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血與火的歷史與現狀,揭露了它現存的內在的根本矛盾、對立與衝突,以及指出在人類不斷克服野蠻、追求文明的路途裡必須被克服的矛盾、對立與衝突。

馬克思在《資本》裡對商品所做的研究,不是分析商品的化學和物理的元素和性質,而是把「商品」看做是人們的勞動產品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所表現的最簡單的社會形式,並加以分析。把種類繁多的各種具體的勞動產品抽象為一個「概念」,即「商品的概念/Der Begriff der Ware」;這裡「商品分析」因而可以說是「商品概念的分析」。

對馬克思而言,「商品」這個疇(Kategorie)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形式,因為它包含著這個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因而就被他拿來做為他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理論架構的出發點、起點,因「商品」在此也可以稱之為「出發點疇、起點(Ausgangskategorie)」。「起點疇」這個術語不是馬克思自己的用語,而是我們加以命名的。這個「起點疇」,即「商品」、「商品的概念」,在現在世界上通行的原德文版以及在各種文字的翻譯本的《資本》的第一卷的第一章裡面,已經呈現為對商品分析較成熟的闡述(Darstellung)。這是第一卷的第四版,出版於1890年,而第一版出版於1867年。[3] 在這裡這個「商品的概念」並不是科學上現成的概念,而是馬克思自己經歷一系列長期研究 (Forschung)過程才發展出來的結果。[4]

馬克思的研究從商品出發,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描述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資本主義在其某一歷史階段裡顯現的缺陷以及一些現象(Erscheinung),而是要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的真象(Wahrheit)、規律(Gesetzmäßigkeit)和本質(Wesen)這一點必須一再地強調,因為一來它被許多《資本論》的讀者、批判者與反馬克思主義者所忽略或誤解,二來;它牽涉到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兩者相互的科學論辯和批判。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研究馬克思的這個「商品概念」形成的過程,包括這個「商品概念」如何成為他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理論架構的「出發點疇」。本文也要闡釋這個「商品概念」的內容,以及闡釋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此我們的研究主要地取材自下列馬克思的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857-1858年草稿)/ (德文原文: Grundrisse der Kritik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 Rohentwurf 1857-1858)》;此書的另一版本載於: Marx Engels Werke (MEW), Band 42, Dietz Verlag Berlin 1983, S.15ff..;《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冊,1859/(Zur Kritik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 Erstes Heft, 1859)》;《第六章,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1864)/(Sechsten Kapitel. Resultate des unmittelbaren Produktionsprozesses, 1864)》;《資本論》Das Kapital,第一卷,第一、二、四版,出版年代分別為:1867, 1872, 1890

馬克思的商品理論包含三個相互關聯的部份。1)分析商品做為包含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2)分析包含在商品裡面的人類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3)分析商品的價值形式的發展,分析商品的內在矛盾,這些矛盾在商品交換的歷史過程裡必然導致貨幣的產生。

馬克思的商品分析的理論構成他的價值理論的基礎,而他的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的基礎則是唯物主義辯証法。在闡釋他的商品概念的形成時則必須特別提到他的研究方法: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以及邏輯和歷史的方法。

我們的研究工作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857-1858年草稿)》這部著作開始,因為馬克思在這裡第一次系統地發展商品概念的一些主要規定,並且在這部著作的導論裡比在其他的著作都更詳細地說明他自己的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857-1858年草稿)》是馬克思為了自己瞭解的需要而寫作的。它被看做是《資本論》的第一草稿。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裡商品已經被他當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出發點範疇,商品已經被看做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商品生產勞動也已經就勞動的二重性加以分析,價值形式則尚未被處理,唯物主義辯証法也還未一貫地應用。

關於商品概念較系統性的論述最早出現在1859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冊》。在這一著作裡馬克思在分析商品時已經開始運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並且對商品生產勞動的二重性也開始做了詳細的分析。至於「商品形式」的矛盾則尚未做出完整的描述,這就使得他在研究「貨幣的形成」時還不是從商品內在矛盾的必然性發展推論出來。他在這部著作裡可以說還未充份地運用邏輯的方法。

1864年以前馬克思把商品看做是資本的前提,然而只是在簡單的流通的領域內加以分析。到了1864年他在《第六章,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這一著作裡第一次,也可以說是唯一的一次,把商品看做是資本生產的結果。這個研究獲得一些商品的新規定:商品做為資本的產品,包含著「部份的有償勞動」以及「部份的無償勞動」。此外這個研究也得到一個結論:商品做為資本的產物,起著資本價值的承擔者的職能以及資本生產的剩餘價值的承擔者的職能。

馬克思的商品理論在《資本論》裡呈現為最成熟的論述。主要的重點如下:1)在這裡他已經一貫地按照唯物辯証法的原則進行商品分析。2)隨著商品理論的形成他也發展了商品概念的闡述方法和闡述形式。3)分析商品做為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分析商品生產的勞動,分析商品的「價值表現」,從最簡單的價值形式到一般的價值形式,並且直到貨幣形式和貨幣等等,都已經嚴格地按照辯証-邏輯推論的原則而研究;其中「價值表現」則是從商品的內在矛盾的發展推演出來的。這些就構成《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的主要內容。

對於貨幣從商品交換中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馬克思則是本著「歷史推論」和「邏輯推論」兩者的辯証方法而進行研究。他對此所做出的論述則放在《資本論》第一卷的第二章。

本文的目的在於,要以哲學的方法研究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並且在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裡面詮釋其哲學的內涵。

========================

補充: 商品價值的分析在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裡的意義:

恩格斯晚年時(1891)在為馬克思早期(1847)的作品《雇佣勞動與資本/Lohnarbeit und Kapital》的出版而寫的「導言」裡,簡要地說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Arbeitswerttheorie)及其在政治經濟學史上的意義

在這個理論裡馬克思要批判地解決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做為支配著商品價格波動的規律商品價值以及做為商品的勞動力的價值,即工資。

恩格斯在這一篇「導言」裡把那種「工人為取得工資而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力/Arbeitskraft」仍然延用馬克思1847年的原著《雇佣勞動與資本》所使用的概念「勞動/Arbeit」,並加註引號,而在為馬克思的這本著作的1891年的單行本裡恩格斯才把它修改為「勞動力」。為此恩格斯寫道:

(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碰到了這樣的一個事實,即一切商品的價格,包括被它稱作勞動的那個商品的價格在內,不斷地發生變動;(.....)因而使人覺得,價格通常是由純粹的偶然情況決定的。當做為科學的政治經濟學出現的時候,它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找出隱藏在這種表面上支配著商品價格的偶然情況的後面,而實際上卻自己支配著這種偶然情況的規律。在商品價格不斷變動及其時漲時落的搖擺中,它要找出這種變動和搖擺所圍繞的穩定軸心(der feste Zentralpunkt )。一句話,它要從商品價格出發,找出做為調節價格的規律商品價值,所有的價格波動都可以根據價值來加以說明,而且歸根到底都以價值為依歸。』

『古典政治經濟學於是發現了,商品的價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為生產該商品所必需的勞動來決定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做出這樣的決定就滿足了。然而我們認為,這種解釋在今天已經完全不夠了。馬克思已經徹底研究了勞動所具有的、創造價值的特性,而且發現,並非任何(.....)生產某一商品所需要的勞動都會在任何條件下使該商品具有與所消耗的勞動量相當數量的價值。(.....)

『可是只要經濟學家將商品價值由勞動來決定的這個觀點應用到勞動這個商品上去的時候,他們立刻就陷進一連串的矛盾之中。勞動的價值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是由它(勞動)所包含的必要勞動決定的。(.....)假如勞動是一切價值的尺度,那麼我們只能用勞動來表現勞動的價值。但是假如我們只知道一小時勞動的價值等於一小時勞動,那麼我們就絕不能知道一小時勞動的價值。這樣我們絲毫沒有接近我們的目的,而總是在一個圈子裡打轉。』(如果價值是由勞動來決定,那麼勞動的價值又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是由勞動所包含的勞動決定的。這就陷在一個圈子裡打轉,找不到出路。)

『於是古典政治經濟學就試圖另找說詞。它說:商品的價值等於它的生產費用。但是勞動的生產費用又是什麼呢?(.....)他們不去考察勞動本身的生產費用(可惜這是無法確定的),而去考察「工人的生產費用」(這是可以確定的)。』在考察了「工人的生產費用」時卻又再次陷入另一個不能解決的矛盾。『我們尋找勞動的價值,而我們所找到的卻多於我們使用的。(.....)這樣看來,勞動不是有一個價值,而是有兩個價值。』

(.....)

(.....)只要我們還是講勞動的買賣和勞動的價值,我們就不能擺脫這種矛盾。(.....)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最後一位代表-李嘉圖學派,多半是由於不能解決這個矛盾而沒落。古典政治經濟學走入絕境。而從這種絕境裡找到出路的那個人就是卡爾.馬克思。』

(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家所看到的勞動生產費用,並不是勞動的生產費用,而是活的工人本身的生產費用。而這位工人出賣給資本家的,也不是他的勞動。馬克思說: „當工人的勞動實際上開始了的時候,它就不再屬於工人自己的了,因而也就不再能夠被工人自己出售了。因此,他最多只能夠出售他自己的未來的勞動,也就是說,他只能承擔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一定工作的義務。但是,這樣他就不是出賣勞動,而是為了獲得一定的報酬而讓資本家在一定的時間內支配他自己的勞動力;他出租或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可是,這個勞動力是同工人本身長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所以它的生產費用是和工人本身的生產費用一致的; 那些被經濟學家稱為勞動生產費用的,恰恰就是工人的生產費用,因而也就是勞動力的生產費。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從勞動力的生產費用進而談到勞動力的價值,並確定為生產一定質量的勞動力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量。馬克思在《資本論》的第一卷第4章第3節裡論勞動力的買賣就是這樣做的。』

(.....)

『那些優秀的經濟學家從勞動價值出發而無法解決的困難,一到我們用勞動力價值來做出發點,就消失不見了。在我們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勞動力是商品,是跟任何其他的商品一樣的商品,但卻是(.....)一種能夠創造價值的力量,是一種產生價值的源泉,是一種能夠產生比自己所具有的價值更多的價值的源泉。(.....)

『這就是全部現代社會的經濟制度: 工人階級是生產全部價值唯一的階級。』

----------------

恩格斯: 馬克思:雇佣勞動與資本,1891年單行本「導言」,載於: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 343以下;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EW), 22, 234-243

=======================
 
註解

[1] 卡爾‧馬克思:《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卷,載於:卡爾‧馬克思/菲德烈希‧恩格斯作品集(德文:Karl Marx :Das Kapital, Kritik der politischen Oekonomie, Erster Band, in: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Werke, Berlin/DDR 1956 ff.,MEW, Band 23),第23卷,S.49.(以下德文版及其頁數縮寫為:Marx : Das Kapital, Band ...., S....)。漢譯參閱:卡爾‧馬克思:《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卷,載於: 卡爾‧馬克思/菲德烈‧恩格斯作品集(馬克思恩格作品集或名為: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1972,頁47。(以下漢文版及其頁數縮寫為:馬克思:《資本論》,....卷,頁....

[2] Marx: Vorwort zur ersten Auflage (des Ersten Bandes des „Kapitals“), in: MEW, Band 23, S. 15f.;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1版,序言,載於: 馬克思恩格斯作品集,第23卷,頁11

[3] 《資本論》的第一卷第四版是恩格斯根據馬克思本人的指示,對正文和腳註做了最後的校訂,而於1890年出版的。參閱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頁850,註釋1

[4] 當我們在這裡說到研究(Forschung)與闡述(Darstellung)的時候,我們並不是說,只有《資本論》才是闡述,而《資本論》的準備草稿都屬於研究的部份。我們認為,《資本論》絕不是一部純粹的闡述著作。它是一部跟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過程以及理論與方法的形成過程兩者緊密關聯的闡述,並且表現為研究過程的成果。
 
 =====================